每年春节前后,海南木棉花恰好盛开。满树红红火火,为中华传统节日助兴添彩。
海南昌江一带,是木棉花树最多的地方。今年这里又多了一个新景点一一木棉花梯田。
把木棉花和梯田两种景观结合在一起,蔚为壮观,给海南增加一处富有乡村特色的田园风光游。
打开高德导航,输入“昌江木棉观景台”便可前往一览美景。

在昌江木棉花观景台上俯瞰木棉花景区,使用85mm镜头手动挡连拍,后期用五张竖片接片而成。
方正赋诗:五绝·山与田
- 远山邈无垠,
- 梯田赖耕耘。
- 南国无限美,
- 只缺丹青人。

三张横片接片而成。

梯田刚灌水,但木棉花要到春节假日期间和之后才盛开。木棉花盛开时,怕只怕:稻田秧苗长高,见苗不见水了。
如果要拍摄霞光中,既有梯田水,又有漫山遍野木棉花的照片,恐怕要极有耐心且碰上好运。这样恰到好处的时候估计只有几天。
遗憾我没有碰上。

梯田局部。农民在水田中撒肥。
方正赋诗:五绝·红花吟
- 木棉红花吟,
- 水田似碎银。
- 一曲步步高,
- 喜煞耕耘人。

梯田局部。幸有木棉花傍水田而初绽。

木棉花局部,550mm望远镜头拍摄。P上两只小燕,增加线条美。
方正题诗:五绝·粤绣
- 蓝缎绣红花,
- 美艳夸风华。
- 雨燕久盘桓,
- 不再赴天涯。

望远镜头拍摄。欲做成国画效果。
方正题诗:五绝·木棉鸽
- 吾是木棉花,
- 灿灿堪奇葩。
- 点燃岭南人,
- 白鸽亦亲狎。

望远镜头拍摄木棉花局部。后期P上鸽子烘托欢乐气氛。
前两年拍摄的木棉花诗图

大红灯笼高高挂。
我家窗外很远处,居然有一棵木棉树,树上红花盛开。旁边楼上谁人挂俩红灯笼。夕阳下,交相辉映,透着喜兴。
我架起望远镜头,正好拍下。
挂出俩红灯笼这家,很有可能是对新人,佳节喜事,有红花祝贺,福气!
方正赞美道:生查子·双喜临门
- 山麓莽苍凉,
- 春节两兴旺。
- 楼上悬红灯,
- 佳侣拥洞房。
- 料峭木棉树,
- 慨然独自放。
- 遥祝新婚人,
- 月下呷美酿。
海南书法家陈俊先生挥墨书于图。

中国书协会员张道红先生为这张图,书写了方正题的诗。
道红先生的书法笔道古朴,方正的诗现代活泼。
方正的诗:
- 今个是好天,
- 长空碧瓦蓝。
- 花红谈笑忙,
- 杜鹃梢头旋。
- 未雨应绸缪,
- 藏富于民间。
- 老天若翻脸,
- 花好月仍圆。

诗人刘东海为图题:
- 日暮彩霞拢远山,
- 红花梢头鸟关关。
- 夜渐风轻长空净,
- 旭日升时是蓝天。
注:关关,取自《诗经》首篇“国风·周南·关睢”中的首句“关关睢鸠……”

北方有玉兰花,南方有木棉花。都开在初春,都是先开花再长叶。都是花团锦簇,艳丽而喜气。
因为有报春的物候特征,又开在万木苏醒之时,成为大地萧瑟之后的一抹亮色。木棉花在南方深受人们喜爱。
前两天元宵节朋友聚会,拍到木棉花,做成月光木棉花图。
北京诗人方正为图赋词。
海南书法家陈俊写来书法一幅,诗书影一体,画面更加活泼灵动起来。
陈俊书方正词是:
如梦令·情缘
- 木棉树下相约,
- 红花灿灿似血。
- 情意无瑕疵,
- 恰如冰雪明月。
- 长夜,
- 长夜,
- 难抵两相欢悦。

这张月下木棉图又换了一首题图词,由诗人刘东海老师所赋:
2019元夕, 巨月值空(35万公里)小川掠影,令人拍案,遂拈《如梦令》一阙
- 读稼轩元夕夜,
- 宝马雕车香靥。
- 今夕又元夕,
- 枝头蕊天上月。
- 吉祥,
- 吉祥,
- 福来红花摇曳。
尊赵芬妹嘱为小川弟佳作和词 东海

在新昉家,发现有种体型很小的鸟,叫不出它的名,围着木棉花转。大概是为木棉花的花粉花蜜所吸引。
用1/125秒拍摄,鸟翅膀虚化有了动感。
木棉花花朵鲜红,像忠烈抛酒的血,南方人授予木棉树以英雄树之称。
罗媛据此赋诗:
- 挺拔向云敢高攀,
- 似霞是花红漫烂。
- 英雄树恋谁倾心,
- 小雀殷勤来探看。
一张木棉蜂鸟图,两位诗人题诗,先有罗媛,后有刘东海题:《木棉》
- 海南水蓝天更蓝,
- 万紫千红木棉先。
- 欣逢盛世神情爽,
- 风摇花戏鸟儿欢。
题小川木棉花开照
东海2019.02.24

张道红为罗媛诗《木棉花》提笔着墨书写,笔道如木棉树般遒劲有力:木棉花
- 近看簇簇花,
- 遠望一樹霞。
- 碧血染風彩,
- 燦燦藍天下。
/羅媛
这张图顶着太阳拍摄,枝干中出现炫目的太阳花和“鬼影”光斑。

今天是大年初二。这一天,中华民族有个特别的民风习俗,大姑娘小媳妇要遵了古制——回娘家。
有位先贤名言:“故乡如母腹,不是自己能选择的”。返故乡,回娘家,大概除了情感,更有基因使然。
翻开记忆,早年的回娘家,最典型的画面是:身穿大红袄,倒骑驴背。有支熟悉的歌还唱道:“左手一只鸡,右手一只鸭……原来她要回娘家。”这歌唱在百姓心里,多么纯朴,多么亲切!
现如今,风俗依旧,但表现形式已经变化。看不见倒骑驴背的情景,倒是利用现代交通工具,中国大地上,演绎出地球上最壮观的大迁徙场面。30亿人次的运动!
春节前夕,去往海南中部某黎族乡村,原意去拍木棉花。镜头对准高大挺拔的木棉树时,出现了电驴上载着的小夫妻。小媳妇恰恰穿着红衣,与红色木棉花相映成趣。正是:春节来临,农活忙完。小二口子,骑上电驴。木棉花下,喜回娘家。
这张“回娘家”图拍摄于春节。是一幅民间风情画。方正用百姓语调,笑为纪实片赋词.
临江仙·回娘家
- 一天到晚砌砖头,
- 汗水浇筑高楼。
- 制衣厂里轧衣袖。
- 夫妻齐打工,
- 为把银子凑。
- 每逢年根新换旧,
- 电驴忒快节奏。
- 爹娘幼崽心头肉。
- 团聚实不易,
- 腊肉闷老酒。
这张图拍摄地点在海南琼中的小村庄,我请海南书法家陈俊书写方正的词置于图中。让诗丶书丶影尽量显现海南地域特点和纯朴民风。
陈俊的书法:

全篇完